美国福建商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首 页 关于商会 资讯信息 商会成员 投资环境 商会动态 视频专区 留言反馈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商会首页 > 投资环境 > 历史环境 > 详细内容
厦门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2011-1-27 

岛名由来   -宋朝以前,鼓浪屿名“圆沙洲”或“圆洲仔”。当时,这个岩石遍布、水草丰茂的小岛,渺无人烟,只有白鹭海鸥栖息。宋末元初,渐有嵩屿的渔民出海捕鱼来到这个小岛的西南隅沙坡登陆躲避风浪;之后,才有李氏家族上岛开发。海滩上有一块高过人头、中有洞穴的礁石,风浪冲击时发出“隆隆”“冬冬”的声响,酷似鼓声,那巨大的礁石被称作“鼓浪石”,岛也因此得名“鼓浪屿”。至于正式命名,则在明朝。明朝万历初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上所题石刻“鼓浪洞天”,就是由此来的。

国姓兵   -郑成功被尊为“国姓爷”,他的士兵即是“国姓兵”了。奇妙的是明末清初,闽台两地有一种海贝也称作“国姓兵”。传说是这样的:郑成功在鼓浪屿操练水师,看到士兵们辛勤劳累,十分心疼,便到滩察看除了渔民养鸭以外,还有没有人能吃的海贝。国姓爷发现一种贝壳美、贝肉鲜,人可食用,而且产量比还多的海贝,便让士兵们以此佐餐。这种海贝,味道好,营养丰富,士兵们吃了,个个身强体壮,打仗时能以一当十,勇猛无比。于是,人们把这种海贝称为“国姓兵”。说来奇怪,郑成功挥师离开鼓浪屿到台湾之后,湾的这种海贝便随之绝迹,并同时在台湾的海滩上出现了。这个传说反映了鼓浪屿人民对郑成功及其仁义之师的怀念,这种情感化作民谣,传唱了三百多年:“小海贝,真灵光,明大义,助郑王,养士兵,身体壮。国姓兵,真灵光,随郑王,征台湾,立大功,美名扬。”

厦鼓轮渡史话   -厦门、鼓浪屿之间的鹭江,相距不满千米。历史上,这里水上往来仅靠双浆、单橹、风帆等木船。1937年6月9日,厦鼓客运轮渡码头破土动工。厦门一侧的码头设在中山路口的鹭江岸边,鼓浪屿一侧的码头设在曾是英美侵略者贩运华工的所谓“猪仔码头”旧址;同年10月16日完工,11月1日开始营运,只是那小汽轮向集美租来的。半年后,厦门沦陷,日本侵略者先后置有“厦安”、“厦和”、“厦亨”等四艘汽轮,除零售船票外,还售有长期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仍使用原来的汽轮,因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故障。当时某报曾以《坐便宜船》的文章对此作了绝妙的讽刺:“天下最便宜者,莫若坐厦鼓轮渡,票资只三百(按:贬值的国民党法币),有时由鼓到厦,或由厦到鼓,须驶两点余钟,方能到达。以三百元而坐两点余钟之船,岂不便宜。”如今,往来鼓厦的汽船美观、舒适、安全,顷刻可达。此外还设有环鼓豪华旅游船,不但使你能环绕鼓浪屿的秀美,更能让你感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迈。

金台水   - 传说宰相陆秀夫、大将张世杰保着南宋末代皇帝赵罡逃出临安(今杭州),辗转来到九龙江与鼓浪屿之间,遇到九龙江的九条龙翻波作浪,御舟被掀得上下起落颠簸,眼看就要葬身鱼腹了,赵罡急中猛记起“黄金镇邪”的说法,便解下镶有黄金的腰带投入海中,瞬时果然浪平波静。鼓浪屿对面小岛上的百姓为小皇帝庆幸,高呼万岁。从此小岛就叫“嵩屿”,鼓浪屿与九龙江之间这带水域,就叫“金带水”。自然,在夕阳之下,人们伫立鼓浪屿笔架山的观采石上之所以能看到九龙江咸水、淡水交汇的地方,波光闪闪,显现一条长长的金黄色水纹,恍惚如金带,完全是光照所致。不过,风景区总是附有许多传说的。到郑成功从鼓浪屿出发,经金门光复台湾的时候,人们又把这条通往金门、台湾的水域谐音为“金台水”。至今还常听到一支传唱三百多年的歌谣:“望穿金带水,不得见台湾,荷兰洋鬼子,霸占阿里山。国姓爷,不怕难,出兵过海出台湾,赶走洋鬼子,还我好河山。金带水啊通金台,金台水啊流潺潺。”这首歌谣表达了鼓浪屿、金门、台湾人民之间深厚的骨肉情谊。

仙脚桶   -八卦亭附近一个桌面大的石窟,便是“仙脚桶”。传说鼓浪屿还是一个荒岛的时候,有一天,一个神仙飘洋过海来到这里,想在这个秀丽的小岛上歇息一下,喝口水。当时的鼓浪屿,一点淡水也没有。神仙就作法跺脚,岩石遂即成窟,窟里于是有水,这便是“仙脚桶”的来历。

剑泉   - 台湾淡水八景之一的《剑潭》,据说因郑成功杀敌后在此洗剑而得名。台中银锭山麓的《剑井》,相传亦因郑成功驻兵在此以剑掘地得泉而得名。鼓浪屿也有一口与剑有关的井,名曰《剑泉》仍因郑成功以剑划地,部署挖掘成井而得。《剑潭》、《剑井》与《剑泉》虽然各自一方,但在诗人林氅云的笔下,三者融为一体,成为他抒发爱国情怀的依凭。林氅云,祖籍福建省安溪,早年随父迁居台湾淡水,经常游览《剑潭》,也曾到过台中参观《剑井》。他深为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国土、建设宝岛的壮举所感动。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略者霸占后,他痛失第二故乡,不愿当顺民,和世居台湾淡水的林叔臧,一同回到鼓浪屿定居。林氅云在《郑延平王井》中写道:海枯石烂看东溟,几度沧桑眼底经;唯有山泉依旧好,明月留形照丹青。由此可见怀念台湾,追思剑潭、剑井及爱恋剑泉的心情是何其浓烈。

神龙之说   -日光岩状如龙头,早先称为龙头山。传说鼓浪屿的这条《龙》与厦门虎头山那只《虎》隔海扼守厦门海防大门,有如厦鼓卫士。传说中的这条神龙不但有龙头,而且龙尾、龙喉、龙涎,均在岛上,又都有一番景致。龙尾即旗尾山,这山原先叫龙尾山。郑成功把龙头山作为水操台,在龙尾山插尾旗为标志,于是改叫旗尾山。龙喉即旭日亭侧的一个洞穴。这洞穴传说与海口相通,原是海盗出没的处所。郑成功来后。为民除害,堵塞洞穴通海口处,只留下洞口一段,作为收藏兵器的暗库,同时在洞外以石建筑寨门,用作镇守。龙涎就是延平公园里那口国姓井。这井水不仅是岛上最甘甜的井水,而且任凭大旱也从不干涸,还带有色彩,晨、午、昏三时不同,一天三变其色。

千手观音的传说- 在厦门民间和闽南一带,人们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定为“菩萨纪念日”。每逢这三个月的十七至十九日,寺庙中的“千手观音”菩萨香火最旺。在寺庙中,千手观音尊像一般正襟危坐,也有的亭亭玉立,中间双臂拱合,身体两侧又生出许多兰指玉臂,姿态各异。说起千手观音由来,众说纷纭,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千手观音菩萨原名妙善,是古代一位庄王的三公主。她秀外慧中,心地善良。一日,庄王忽患重病,奄奄一息。家中来了一位和尚,察看庄王的病情,向其三个女儿说明,欲医其病,需用一双人眼和一双人手作药引。妙善的两个姐姐都不愿意失去眼睛和双手,而孝顺的妙善却为父亲献出双手和双眼。她的高尚品行感动了上苍,如来佛祖便渡她修行得道,使她眼睛失而复明,且能眼观八方;并长出千只手臂。从此她慧眼观八方,见谁有难,便伸出一只手拉一把。据说农历二月十九是千手观音的“诞辰日”,六月十九是其“得道日”,九月十九是其“涅日”。这三个日子里,厦门很多人总要起个大早,进寺祭拜她。有关千手观音由来,只是民间流传的美妙故事,没有什么历史根据,但它颇能反映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会精神 | 留言反馈 |  
版权所有 @ 美国福建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