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建商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首 页 关于商会 资讯信息 商会成员 投资环境 商会动态 视频专区 留言反馈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商会首页 > 投资环境 > 政策环境 > 详细内容
壮大福建沿海经济带 提升海峡西岸竞争力 
2011-1-24 
    摘  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创新适应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福建要谋求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努力增强其核心地区集聚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集聚,避免成为边缘地带;关键在于重组区域优势,培育与壮大福建沿海经济带,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核心经济区域。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在于重组区域优势,培育与壮大福建沿海经济带,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核心经济区域,增强其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经济区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边缘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核心———边缘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借鉴与创新: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努力构建成为全国性核心区域
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变革以及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现代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无疑需要我们探索适应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家创立的核心———边缘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创新,以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第一,核心———边缘体现的区域经济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动力源自集聚———扩散作用,核心地区的集聚作用通过六种效应机制(极化效应、加速效应、理性预期效应、现代化效应、连锁效应、生产效应)将不断深化,不断极化,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同时不断削弱边缘地区经济。通过对边缘地区的扩散作用,核心地区不断向边缘地区传播创新成果,带动相关空间系统的发展,但由于扩散作用的空间范围有限,特别是在工业化初期,累积性循环效果更为明显。
第二,在大国核心———边缘体系中,其中许多在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的核心地区控制之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由于在与其他经济体之间进行经济要素交换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劣势,从而会受到一些规模更大、经济实力更强的核心地区的控制。
第三,在核心———边缘体系中要形成空间经济一体化,实现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处在一个高水平的均衡稳定状态,必须经历由单核心向多核心阶段发展。在工业化中期极化增长累积循环过程开始转向扩散过程,于是当更高层次的经济活动继续向大城市积聚的同时,某些低层次经济活动向下级城镇扩散,从而使区域的第二、第三级中心得到迅速发展,最终导致由工业化初期阶段所形成的单纯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变为多核心结构。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福建沿海地区基本上具备了成为全国性核心地区的实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大部分地区也已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有条件构建以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厦门为双核心的核心———边缘体系
二、福建沿海核心经济带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福建沿海经济带,地处我国是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是环太平洋西岸重要地区之一。依据全国性核心地区的判别标准———总体经济规模、中心城市的数量、独立地从国外汲取经济要素的能力,福建沿海的福厦泉漳地区基本上具备了作为中国的全国性核心地区的实力,不过与其它全国性核心经济区域比较,福建核心经济区域的竞争力亦喜亦忧。
第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其高端市场由传统的东南亚已经逐步转移到了欧美各国,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竞争优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新的竞争优势也在形成。一方面,在传统的以东南亚为主的高端市场,福建具有巨大的人脉优势和时空成本优势,但随着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与东南亚各国的差距显著缩小,使得福建沿海核心地区的产品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弱。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了福厦泉漳核心地区制造业的进步,有更多的产品可以进入比东南亚各国更为高端的市场———日、美、欧市场,其中欧美市场的重要性将继续提高。
第二,平行市场在福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正逐步提高,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地区是福建沿海核心地区最主要的平行市场。而在这一层次的市场中,福建沿海核心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产业链较短或专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部门。
第三,以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地区为主的广阔的低端市场延长了福建沿海核心地区部分衰退产业的生命周期,但由于受对内交通通道的制约,以及泛长三角和泛珠三角体系的扩展,福建沿海核心地区在低端市场上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第四、福建沿海经济带竞争力成长具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即福建与台湾有着特殊的地缘、亲缘、文缘关系,随着“三通”的实现而日益密切的闽台经贸关系必将提高福厦泉漳核心地区在全国的地位。
三、培育壮大福建沿海经济带及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重组区域优势,强化福建省内核心———边缘体系。必须致力于构建以厦门和泉州为中心的双中心网络联盟式都市圈和以福州为中心的连接宁德和莆田的典型的中心———外围型都市圈,以这两大省域体系内的都市圈作为建设平台,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同时强大“南三龙”(南平、三明、龙岩)大腹地,鼓励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市、沿海地区集中,优先发展沿海经济带。
第二,壮大主导产业,打造临海产业集群。突出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沿海战略型产业集群;大力提升沿海制鞋、纺织、建材三大类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重视培育沿海生物技术、新材料、医药和先进环保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政府可通过产业引导、创建环境、完善服务等,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壮大中心城市,培育沿海经济增长极。一要对中心城市进行合理定位与布局。如福州可定位为东南沿海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重化工业城市、现代化滨海港口城市;厦门可定位为制度创新能力强大的经贸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中心城市和东南亚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二要鼓励人口与产业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人口的集聚可以充分利用财政和市场手段,大致形成乡村-中心镇-县城-区域性中小城市-两大都市圈的顺序依次迁移的格局。三要加强城际合作,推动城市联盟。目前要重点构建三个层次的城市联盟,即经济联系紧密的闽江口、厦门湾与泉州湾城镇密集区的城市联盟;漳州到宁德的闽东南沿海城镇密集带和沿闽江流域的城市联盟;闽粤赣和闽浙赣等若干跨省域城市联盟。
第四,构建通道支撑体系,延伸经济腹地。要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形成一个以沿海港口为核心,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以省级干线、农村公路和内河航运为网络,在较高层次上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连内地,东出台湾的“畅通、安全、高效、舒适”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力输出福建优势,引进发达地区优势,将江西、湖南、安徽等广大地区纳为福建沿海核心区域的经济腹地。
    第五,营造创新环境,增强发展动力。从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角度看,区域的快速发展更依赖于区域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创新。核心地区的集聚作用导致创新的加速,但创新的加速以及创新能力的增强,并非完全处于市场自发状态,需要政府创建促使创新能力加速的环境与机制。
第六,提升闽台合作,备建闽台经济核心区。闽台两地的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两地经济的互补性很强。福建沿海经济带应利用闽台关系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和创造多种合作形式,全面提升闽台合作,为构建闽台经济核心区做好充分准备,真正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两岸合作交流的接合部和最活跃的地区。
第七,灵活政府调控,力促区际协调发展。在构建核心———边缘体系发展模式中,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促使各地区经济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会精神 | 留言反馈 |  
版权所有 @ 美国福建商会